土壤修复项目中,药剂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修复工作的成效。过硫酸钠作为在土壤修复中广泛应用的药剂,凭借独特的性能,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市场上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部分商家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过硫酸钠中掺入元明粉(无水硫酸钠)以次充好。这种掺假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给土壤修复项目带来了诸多隐患。

一、掺假行为的危害
严重影响修复效果: 在过硫酸钠中掺入元明粉,导致其纯度降低,有效成分(过硫酸根离子)含量下降,氧化能力显著减弱。在土壤修复项目中,这将导致有机污染物无法被充分分解和去除。原本可以通过正常使用过硫酸钠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修复标准的土壤,由于掺假药剂的使用,修复周期会大幅延长,显著增加项目完成的不确定性,并极有可能导致无法在预期时间内或预算内达到修复目标,使得受污染的土壤持续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大幅增加项目成本: 一方面,由于修复效果不佳,项目很可能需要重复进行修复作业,这无疑会增加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原本一次可以完成的修复工作,可能需要多次投入设备、材料和人工,导致项目整体费用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购买掺假的过硫酸钠,虽然看似单价可能较低,但因其氧化效能不足,无法有效降解污染物,最终会导致修复工作失败或需要返工。这不仅浪费了购买该批次药剂的资金,更会因项目延误、重复投入、潜在环境责任风险等产生远超药剂本身价值的巨额额外成本,给项目的预算控制带来极大挑战。
二、如何识别过硫酸钠是否掺假
查看产品包装与标识:正规的过硫酸钠产品,包装上会明确标注产品名称、执行国家标准编号、生产批号、保质期、安全警示说明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如果包装简陋,信息模糊不清,缺少关键信息,或者执行标准不明确,那么该产品很可能存在问题。此外,正规厂家一般会有自己的品牌标识和防伪措施,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产品的真伪。例如,福建展化化工会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防伪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码在官方网站或指定的查询平台上进行查证。

要求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向供应商索要过硫酸钠的质量检测报告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质量检测报告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中会详细列出产品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如过硫酸钠的纯度、活性氧含量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在查看检测报告时,要注意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认检测机构的资质是否可靠,报告的编号、检测日期等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同时对比报告中的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是否相符。如果供应商无法提供有效的质量检测报告,或者报告中的数据存在疑点,那么该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很可能存在掺假问题。
借助专业检测手段验证:若对产品质量仍有疑虑,可将样品送至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专业机构会利用精准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过硫酸钠的纯度、成分等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掺假情况。比如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过硫酸根离子的含量,与标准值对比,能直观了解产品纯度是否达标。这种方式能为判断产品真伪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
土壤修复项目关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而过硫酸钠的质量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市场上可能存在的过硫酸钠掺元明粉现象,项目方必须提高警惕。通过仔细观察外观、核查包装标识、索要并验证质量检测报告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陷入假货坑的风险。福建展化化工作为专注于过硫酸钠生产的企业,始终坚守产品质量底线,为市场提供纯正可靠的过硫酸钠产品,是土壤修复项目中值得信赖的选择。